我的返家乡实践故事|光电工程学院:以青春之歌,抒桑梓之情
 
发布时间: 2020-08-19 浏览次数: 968

故土与家乡总是游子们心中最柔软的地方。建设家乡,反哺桑梓也是青年大学生义不容辞的责任。为探访后疫情背景下的家乡各行业生产建设及恢复情况,光电工程学院14名学子组成“助力家乡建设小分队”,开展以“凝聚青春力量,助力家乡建设”为主题的暑期社会实践活动。


一、线上问卷,打开问题突破口

    在团队指导教师唐晓峰的指导下,团队成员们制定了此次的实践活动的详细方案,通过前期电子问卷的设计与组织填报,团队成员们了解了家乡所在地各行业在疫情影响下的生产及经营状况,通过数据比对及总结分析,最终锁定以劳动密集型为代表的餐饮、服装行业以及医药健康行业作为此次的重点调研对象。


  

队长姜张丽同学制作的线上问卷及数据展示

队员胡岑忱同学作餐饮行业调查报告


二、对面访谈,寻根问源找关键


                          疫情下的餐饮业的蜕变

团队成员陈生刚此次走访了家乡郑州二七区的一家饭店,通过与老板的交谈,了解了当地餐饮行业的经营状况与变化情况。

陈同学:请问疫情前后店内客流量、利润及经营状态发生了哪些变化?

店老板:变化很大。拿客流量来说,疫情过后人流基本减半,以前客人来源主要以线上(美团、饿了么、电话)订餐以及堂食为主,疫情发生后,堂食客源大为缩减,这对店里的收入来源影响是很大的。利润方面,店内收入减少了,而经营成本不变甚至在增加,这样利润自然就降低了。

陈同学:疫情期间,你们为店内的经营改善做出了哪些努力?当前店内经营状况有无改善或者恢复?还存在哪些困难?

店老板:信心很重要,我们相信国家和政府能够带领人民战胜疫情。再者,自己从事这行也有十多年了,积累了很多固定的老客户。现在已经好很多了,店内收入和利润也趋向稳定,经营状态基本已经恢复到疫情前的水平了。



黄女士的服装店:变局中谋新局

疫情对实体服装行业影响与冲击无疑是巨大的,团队成员刘家慧此次采访的是家住江苏徐州的黄女士,黄女士经营着自己的一家服装店,长期以来生意一直不错。受疫情影响,服装店的生意遭遇了前所未有的危局,面对货源断供、顾客锐减、存货难销的窘境,黄女士思忖再三,决定另谋出路,这时她想到了亲戚家种植的果园,决定尝试为街坊提供新鲜水果送货到家服务,常年经营服装积累的人脉资源以及培养的优质服务意识,使她快速找准新机。同时,在团队成员刘家慧的帮助下,黄女士的线上“快手小店”也正式运营,解除了店内存货难销的苦恼。对于今后的打算,黄女士只想更好地抓住顾客的心,切实为顾客提供周到贴心的服务。

团队成员刘家慧同黄女士交谈

团队成员刘家慧协助黄女士开通“快手小店”


口罩制造商:是机遇!也是挑战!

“同传统的劳动密集型行业不同,此次疫情期间,于医疗物资企业尤其是口罩制造商无疑是飞速发展的时期。可以说,在疫情期间,相比于其他行业的颓势,口罩制造等医疗物资生产都存在着巨大的行业活力。”团队成员林凯访谈完江苏常熟口罩制造企业后说道。在同企业负责人交谈中得知,当地口罩生产商在此次疫情防控过程中承担了大量的生产任务,为居民的健康安全起到了积极地保护作用。当谈及口罩的生产过程时,生产间的费主任谈到了工人们24小时“三班倒”的工作状态。“当人们的生命健康安全受到威胁时,我们有义务站出来给他们提供保护,这就是企业的社会责任与担当。疫情的背后,我们看到的不光是机遇,更是挑战!”费主任说道。

团队成员林凯同口罩企业负责人一起了解疫情期间的医疗行情



三、躬身实践,凝练本领长才干

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通过亲身实践,团队成员们纷纷表示自己与社会的距离变得更近了,大家通过不同形式投身至家乡建设中来,以自己的实际行动去了解家乡、建设家乡,展现了当代青年大学生的风采。“在这个疫情发生后的特殊时期,为自己的家乡建设作出贡献,看到家乡变美的路上有自己出的一份力,我觉得很有成就感。希望今后有机会的话,可以继续参加这样的活动,继续给家乡的发展添砖加瓦,充分展现出自己的价值。”队长姜张丽说道。

队员王晨曦采访铁路后勤工作者

队员王晨曦了解生产线女工的家庭生活状况

队长姜张丽在员工的指导下体验工厂生产工作

(光电工程学院 文摄:刘家慧 审核:付志荣 唐晓峰)